晚飯過後,我總喜歡去街上走走,整理一下教授硬擠進來的理論派別,想想要做的報告。這裡是住宅區,熱鬧市街不在腳程範圍內,所以在樹蔭下看看美國人的花園洋房,其實是一種不花錢的心理治療。街跟街的區塊英文叫block,走久了就會有一種期待:再一個block就可以看到郵局了、再兩個blocks是教堂、對面有一間小小的小吃店Mama Wok…很奇怪的名字對不對?好像`媽媽鍋',這裡到處都有這樣名字的小店,可是又不是連鎖店,窄小陰暗讓人不想進去。我總在這時折回頭,公寓米灰條文的舊沙發,會開始讓我產生舒適的幻覺。

        很訝異地,葛瑞格搬了一張椅子,在公寓停車場彈吉他,他抬頭跟我嗨了一聲,繼續他的曲子。我不懂古典樂,可是實在好聽,進門後就偷偷站在窗外隔著窗簾聽。那天,我決定了社會心理學要交的學期報告題目:感情的規律性。一個人的感情有規則可循嗎?失戀過的人,是否會常失戀?因為腦袋裡某種不可抗拒的規律?反言之,會輕易跟人分手的人,是否永遠如此不定?
 

        心理學的理論說,人的親密關係通常分成三個階段:黃金期、衝擊期以及調適期。一段感情的起始通常是愉快的,然後雙方開始有摩擦,最後互相尋找適應彼此的模式,也許是各退一步,繼續相處;也許乾脆分手。中間的衝擊期就是兩個個體不同的性情元素相互混合後產生的化學變化。但是,即使努力改變自己,適應環境的衝擊,把酸蘋果變成水蜜桃,王子和公主就能永遠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嗎?

        我找了一篇論文作為引子,一篇在心理學報發表的研究指出:人與人相處的模式很難改變,容易爭吵分手然後離婚的人,會一再重複他們自己的歷史。這是一個非常令人恐慌的結論,也非常讓人感興趣,我想試試。

        但是,我的研究重點在於男女朋友分手的規律,跟婚姻無關,因為這樣要在校園裡找到足夠份量的訪問人數比較可能。我希望至少可以有五百份有效問卷,雖然距離理論上至少一千份問卷,還有一大段距離,但這只是學期報告,就算是
pilot study(評估試驗)吧!教授不會要求太高的!那麼,假設每位受訪者跟我談半小時,讓我錄音,我就可以從這一萬五千分鐘裡找出可循的規律,做出結論。但願有個規律,這樣我的報告就可以交差了!最好跟教授談時還能打動他,讓系上給一點資助,付受訪者一點小錢,否則誰願意白浪費時間呢?

        我想得興致高昂,決定到廚房犒賞一下自己,弄碗杯麵來吃。這泡麵,大概是跟麥當勞比較有拼的中式速食了,三分鐘就有香噴噴的中餐,連西方人都搶著買!我撕開紙蓋、加水、放進微波爐裡、按三分鐘,等著杯麵的香味出來…就在這時,我看見插座孔內,一隻隻螞蟻驚慌失措地湧出來!

        直覺反應是,拿起抹布掃進水槽裡!可是後續兵團還是洶湧而至!我的頭皮開始發麻,幾隻螞蟻順勢爬上我的手背,我慌張地甩手,突然想到:隔牆是葛瑞格的廚房吧?拉開抽屜,拿出膠帶,把微波爐停了,拔出插頭,用膠帶把插座完全封死!最後幾隻沒預警的螞蟻,都姿態詭異地衝上膠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osh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