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呢,有幾個大節一定要去公婆家:復活節、感恩節和聖誕節。婆婆的生日很靠近復活節,公公的生日很靠近感恩節,所以我老公和那幫弟妹們,為了省事,會心照不宣地,順便把生日禮物帶去過節。哈,這對中國人來說,似乎有些不孝,不過,我反正可以用老外當藉口,再說他們也沒長媳之說,正好樂得輕鬆。
母親節呢?也很重要,可是凱都只在網上訂花送去,他說,才跟復活節距離一個月啊,又要大費周章辦家庭聚會,對年老的父母或是必須工作養家的子女都很吃力,以重視小家庭為原則嘛,少一點大家庭聚會,對家人間的感情才有助益,還是少見面為上吧!真好,再少掉一個去應酬的節日。
父親節啊,就更免談了!因為老美父親的地位實在很低,沒有威嚴不說,還常自嘲:健在就好,什麼都別送。好在近幾年總有孫子高中畢業,邀請眾人來慶祝寶貝兒子高中畢業的同時,就順手把父親節禮物奉上,省得操心如何送禮。
先看看今年的聖誕節趴踢吧!原本自告奮勇,想幫已經七十六高齡婆婆的忙,建議來我們家辦聖誕,結果婆婆還是以兩個小姑都會回家為由謝絕,省去我的掛心,也好啦,否則光是佈置家裡內外,打掃購物,想到就要發瘋!
佈置什麼呢?聖誕樹、燈和擺飾,而且與年俱增,每年擺出來再收回去,簡直沒事找自己的麻煩嘛!那麼食物呢?還好不是感恩節,不需要坐下來的正式晚餐,可以只準備一些點心食物。
看到最上面那張感恩節的場面,那些不能放洗碗機的藍花盤子了嗎?還有那些和盤子相襯的黃色餐巾,當場我就手軟啦!
記得每到過節,學校老師要女兒們寫作文時,總會要求她們寫自家過聖誕節的傳統習俗,我開始老搞不懂什麼傳統啊?不就是吃和拆禮物嗎?經過正宗老美老公指點,才知道每家似乎都有一些經年累月、逐漸約定俗成的過節習慣,他們會叫這些做tradition。
婆家過聖誕節的傳統是什麼呢?就是桌上一定有一道菜:meat balls。不喜歡做菜的婆婆,某年在超市買了一大袋冷凍肉丸,按照指示把配料家進去,煮了一大鍋,居然大受歡迎,每年都被指名要那道菜,大家也會開玩笑說,吃肉丸的節又到了!
還有一道馬鈴薯丸,tater tots,緣起跟肉丸相同,婆婆也是每年都買一大袋冷凍馬鈴薯丸來烤,簡單又好吃,後來也成了我懶惰時的晚餐料理。凱說,婆婆是小孩長大離家後才開始學做菜的,小時候他們家的魚排,總烤得黑焦,咬下去牙齒都會斷掉;豆子煮到硬地可以拿來當彈珠,彈掉別人的眼珠!他和一樣好吃的弟弟,常常在晚餐時刻,晃到隔壁黑媽媽家,黑媽媽很喜歡他們,因為自己女兒們都不愛吃她做的菜,可是這兩個小兄弟超級捧場,欸,話說遠了,重點是凱幾乎是黑媽媽養大的,而婆婆的兩道聖誕大菜,居然都是冷凍食品!
主菜呢?就是三明治啦,小餐包夾火雞肉、豬肉或牛肉片,旁邊有醬料自己塗,有青菜自己夾。這些肉片,婆婆也不諱言,火雞肉是感恩節沒吃完冷凍起來的,豬肉、牛肉片是超市買來的。還有什麼吃食呢?就是很多很多、各式的巧克力和餅乾、糖果,過節嘛,重點不在吃,是聯絡感情啊!
剛開始幾年,我本著不能空手到的中國美德,總會刻意帶幾道菜去。炒米粉、壽司、年糕、蘆筍火腿捲啦,都帶過,至少自己吃起來過癮一點嘛,可是呢?捧場的總是只有自家人,加上吃了婆婆的菜五十年的公公,其他弟妹和姪輩,對沒看過的食物頂多只嚐一口,所以今年我才會發懶,乾脆帶fondue,水果沾巧克力醬,沒想到居然成了當天最紅的菜色!
那天我還帶了泡菜,不是我做的啦,是凱跟韓國理髮院的老闆娘買的,下場呢?跟往年一樣,還是只有我們自家人和公公捧場。
好吧,說過聖誕節的重點不在吃,是聯絡感情,嗯,還有,還有拆禮物!兄弟姊妹間很早就彼此同意,不互相送禮,省事一些,送禮的對象只限父母和甥姪,他們才是主角。
不過經年累月下來,這些甥姪都上了高中大學,有各自的喜好,最想要的就是現金,所以呢?像中國人包紅包一樣,送張夾帶鈔票的卡片就是最好的禮物。會有禮物可拆的,只剩我家那兩個小女生了!小女生也會長大,禮物的體積也漸漸變小,朝薄薄的現金邁進,來看一下去年和今年的對比。
趴踢的最後就是聯絡感情了,這對我來說最無聊!英文畢竟不是我的語言,平常在家跟老公女兒瞎扯,文法錯誤不會被笑,可是到了公共場所,若非必要,我不常開口,總是那個聽人扯淡的聽眾。常常聽到昏昏欲睡、哈欠連連,還不能看錶,說是最痛苦的折磨,一點也不為過!
好在趴踢嘛,可以起來走走,吃點零嘴,跟婆婆家的蘇格蘭狗玩玩,或是跟女兒小聲講講話,多少能混掉一些時間。
混到大家聊夠了,有人建議玩點遊戲,或是音樂,就比較好玩了。什麼遊戲呢?聽說早年玩比手畫腳是主軸,還好我沒碰上,否則叫我在眾人面前醜態百出,不如先斃了我吧!我碰上的遊戲還好,就是西洋棋,哈,我不會,所以也沒人會找我下。Trivial Pursuit,像是益智問答,以分組比賽的方式,知道答案的搶答。我反正就當人頭,同樣不知答案的人不會只有我。
今年呢?我們家終於買了Wii,帶去婆家後,搶去其他遊戲的光芒,成了紅人,幾乎是被搶著玩的!我得努力制止女兒和凱霸佔,讓別人有機會玩一下。
不過,公婆們還是鍾情於樂器,公公拿出小喇叭,當音樂老師的小姑拉小提琴,姪女吹黑管,還硬拉了凱鋼琴伴奏,其實也挺好玩的,可惜女兒們沒帶長笛,否則也可以現一下。
看到沒 凱在彈的那台鋼琴 是他八歲時家人買給他的 還在耶 真令人懷念
老美幾乎每個人都可以玩上一種樂器,凱的弟弟和大兒子會彈吉他,每次聚會總能聽他們彈上幾首,有音樂的趴踢感覺真棒。
結論是什麼呢?我覺得,老美真是個愛表現的民族,想生存得有一計之長,即使是在趴踢的時候,得要會說能演會吹,否則沒人會注意到你!這是個殘酷的事實。再者,美國人趴踢的穿著也還好嘛,並沒有特別打扮,好家常喔!還是因為,這只是家庭聚會?
那麼,另一個感想:參加過的趴踢裡,最沒有最讓我難忘的呢?有喔,有那麼一次,可是我這輩子,是不太可能有的啦!為什麼呢?賣個關子,下次繼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