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我不敢開高速公路,老公又很忙,前夫臨時說得出差…我們只好讓不滿十八歲的女兒自己搭機去學校報到,還特地選了最末梯次的新生訓練,結束後直接開學,宿舍也開門了,不用另外幫她找旅館。
機場離校園約半小時車程,但全天有接泊小巴,我讓女兒帶了一些現金付車費,事先跟室友說好幫忙開門,就開始我們相隔十九小時、近一千三百英哩的分離了。
手機是我們唯一能溝通的方式,班機抵達的時刻是晚上十點,加上半小時公車,十一點應該到了吧?沒有,過了半夜十二點,全家都睡了,我還在等;電話、簡訊全不通,班機沒誤點啊,怎麼回事?女兒同學沒人跟她唸同一所大學,大概全州只有她一人選這所偏遠學校吧!不過,哈!我知道她的室友有臉書,而且父母是大陸來的移民,應該不介意我唐突給她私訊吧?只能這樣了。
又繼續等了二十分鐘,女兒終於打電話進來:
「媽媽抱歉,這麼晚因為電話一直有問題,打不出去;然後我還沒註冊,筆電連不上線…」
「你進宿舍了嗎?機場都順利嗎?」
「對啊剛到,不過我應該聽你的話,把登機證印出來,因為我要登機時居然連不上線,手機秀不出登機證。」
「看吧,老人的話還是要聽!」
「媽媽很晚了,我要趕快整理行李明天報到,我室友也要睡了…」
當孩子的生活比你忙的時候,會突然覺得他們好像不太需要你了…
原本約好時間講電話,可是老師晚下課啦、課堂間的距離沒想到那麼遠啦、要準備報告、小考、寫功課啦…只好改成簡訊,然後呢?簡訊不穩有時沒收到,最後改為臉書私訊;周末時,偶爾用視訊看看她,聽聽聲音。孩子想我們嗎?我覺得總是父母顧念孩子的多。
雖然我在美國唸過研究所,但是從來沒住過校,其實在台灣時也沒住校經驗;說起來,我的大學生活除了社團、打工之外,跟高中生活沒兩樣。於是,最常問女兒的就是:現在在做什麼啊?
「跟新認識的朋友聊天。」
「喔,很好啊,怎麼認識的?」
「新生訓練,因為我們都是外州來的,對校園不熟,所以都遲到。」
「都是National Merit Scholars(全國資優生獎學金得主)囉?哪州來的?」
「維州和西維州,東岸就我們三個。」
隔了幾天,我又問:「在做什麼啊?」
「等朋友下課一起去吃飯。」
「誰啊?」
「就那兩個第一天認識的朋友。」
晚飯後,我又很無聊,問:「要睡了嗎?」
「沒有,跟朋友混。」
「混什麼?」
「朋友用筆電接學校電視,在看影集。」
「哪裡有電視?」
「宿舍休息區。」
「喔,明天周末要聊天嗎?」
「明天要跟朋友攀岩。」
「啥?哪裡有攀岩?」
「學校健身房。」
隔天,「攀岩好玩嗎?」
「好玩啊,我們在等排隊等坐熱氣球!」
天啊!這大學生活也太好玩了吧!「半夜了耶,早點睡吧。」我送出訊息。
星期天早上,女兒沒回覆,我無意中喵見她早上五點才剛看了我的私訊,「這麼早起床啊?」我問。
結果等到中午才收到回覆說:「剛起床。」
「那怎麼看到你早上五點看我的簡訊?」
「喔?我那時才要睡。」
「清晨五點才睡?搞那麼晚在做什麼?」
「後來跟朋友去吃宵夜,然後上網看好笑影片,後來大家說要爬上屋頂…」
「什麼?爬什麼屋頂?」
「就學校大樓啊,很多人都爬上去過,他們也想去…」
「等等!“他們”?是那兩個外州朋友嗎?男生喔?你也爬了嗎?」
「沒有啦,我才不敢,只是跟著看熱鬧而已。」
居然是一群男生!這小妞原來每天混的朋友都是男生!難怪常常跟我說要去看朋友打球!幾個男生中有人有車,當然周末就會開車四處玩,半夜肚子餓了也會開車找東西吃。
這樣不是要自己另外花錢?學校的餐費不都白繳了?然後有天,我又問:「在做什麼啊?」
「寫功課。」
「喔,終於要用功了喔!跟朋友嗎?」
「沒有,在等他們回來。」
「星期六,跑去哪了?」
「他們去捐血漿plasma。」
「啥?」
「賺零用錢,一小時五十美金!」
「那是“賣”血漿吧?聽說很痛,而且很久耶!他們很缺錢嗎?不是都有獎學金嗎?」
「可是開車要油錢,還有自己想買東西也要錢,捐一次三小時,一星期兩次就有三百元了!」
天啊!這不就像賣身嗎?年輕人身體好的時候這樣賣血漿值得嗎?「他們爸媽知道嗎?」
「我不清楚,應該知道吧,媽媽,你又不是他們的媽媽,不用擔心啦。」
看倌你,會答應讓孩子賣血漿賺生活費嗎?
奧克拉荷馬大學為了提高學校排名,提供這些National Merit Scholars免學費,但需負擔部分住宿的獎學金。在美國景氣不佳的情況下,每年接受此獎學金的優秀學生急速增加,已經從去年的173人快速成長幾乎一倍,到今年的311人!
成為公立大學中,收最多NMF的學校。這些家境不富裕、無法負擔高額學費的優秀孩子,在申請大學的戰場上,等於受到隱形的財力歧視!
還好,捐血漿的條件是至少110磅,所以我不用太擔心女兒可能偷偷去捐血漿賺錢;而且據說因為可能引發某種肺部狀況,所以多半不收女生,大學男生是最受歡迎的族群,許多私家捐血中心因此在大學校區四周設站。但是紅十字會的網站建議,捐血漿必須間隔28天。這些同學每星期捐兩次,安全嗎?
「媽媽,他們都要先檢查,沒有每次都捐成功啦。」
喔?好可憐啊,這樣賺錢!這就是女兒大致的大學生活,同學間的社經地位差不多,辛苦奮鬥的一群,中產階級的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