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很不習慣新版頭 可是還是強迫自己變換一下心情 要是老朋友也看不習慣 不要客氣告訴我 我再換回來 欸 要是我找得回來舊版的話 嗯 真是奇妙的心情喔 舊的丟了可能找不回來
要不要出賣朋友?
好,先來看一下案例:一個已經被判有罪的殺人犯,跟美國聯邦調查局的人說,會提供他們詳細的供詞,但是條件是讓他跟女兒見一面。調查員當然想,最好是給少拿多,給殺人犯越少方便,拿到越多的線索才算贏家。所以呢?有個從“Prisoner’s Dilemma”﹙罪犯的兩難﹚遊戲來的策略,叫“tit-for-tat”,就可以派上用場啦!
這個遊戲的主旨是:兩名被抓到的犯人被關在不同牢房,警方已經有足夠線索證明他們都有罪,但是懷疑他們背後跟另一樁更大的犯案有牽連。那麼要怎樣才能釣到大魚呢?
首先,被關不同牢房的兩名犯人,分別被告知:「我們已經知道你們都有罪,如果在法庭上,你能指證對方有罪,那麼法院就會減輕你在這宗案子的刑罰;你的共犯呢?會在另一宗大案得到比較重的判刑。」所以,要不要出賣朋友呢?“cooperate”在這個遊戲裡是指“不出賣,要對朋友忠誠”;“defect”則相反,表示“出賣朋友”。
嘿!我記得老公曾跟我說過這種警察盤問的手法,而且警察只給一次機會!這個遊戲呢?則給許多機會,每次以點數計算,點數越多的是贏家。剛剛提到的“tit-for-tat”策略,是重複對手上一步的策略,有點“報復或回饋”的意味:你上次出賣我,我這次就出賣你;你上次袒護我,我這次也袒護你!
但是,這是遊戲,遊戲的重點就是要贏,並沒有哪一種理論策略包贏。所以,數學老師說,大家來捉對玩一下,看你能不能想出更好的策略。
要贏就要知道點數怎麼計算,講義裡有個表格是點數計算法,點數越高越好,表示得到的判決越輕。基本上,如果兩人都袒護對方,兩人各得到三分;兩人都出賣對方,兩人只能各得一分;自己出賣對方,但是對方卻袒護你,那你就賺到啦!你得五分,對方得一分;相反地,你笨笨地袒護對方,卻被對方出賣,那你就只得一分,換對方得五分!誰叫你甘心做傻蛋,就去坐久一點的牢吧!唉,遊戲還真殘酷耶,可是也是事實喔,萬一哪天被抓了,警察跟你談條件的時候,還是乖乖招供,別當袒護的共犯吧!
好啦,我家這位長相很甜美又很乖巧的大女兒,開始跟朋友玩遊戲啦!總共玩三回合,每回合互猜心機六到十二次不等。她呢?贏了兩回合!用什麼策略呢?那個老師教的重複對方上一步的“tit-for-tat”策略嗎?不是喔,那個策略她只用了一回合,結果輸了,她用的是自己想出來的策略:永遠出賣對方!有夠讓人驚訝地狠吧?非常大義滅親哪!哪天要是她發了,想要她幫點忙通融一下,她可能還會考慮半天吧?真是令人另眼相看!
「為什麼呢?」我問。
「因為啊,」小姑娘說:「看那個點數的表格啊,如果我出賣對方,我的點數可能是五點或一點;可是如果我袒護對方,我的點數最多只可能有三點!所以,為了要贏,就只好這樣啦!」
嘿,只好犧牲對方,不惜出賣朋友了!欸,這算很現實的生存法則囉?七年級的數學,讓小孩輕易地見識到現實的可怕!也不能這樣說啦,應該說,跟警察合作才是明智的。欸,也不是這樣啦,就是最好別做壞事,不用面臨殘酷抉擇,萬一得面臨抉擇,就想想這個遊戲吧!千萬得記住喔!
HSA代數考試
那麼,美國七年級的數學在教什麼呢?答案很驚人喔!全校九班裡面,居然被分成四種程度不同的組,分別上不同的數學課:加強組、普通組、前代數組和代數組。
上學年期末時,牽牽通過了Pre-Algebra前代數的考試,所以今年她的數學課上的是Algebra代數的課,沒考過的同學得從Pre-Algebra上起,今年期末的時候,老師說她得考一種叫HSA的考試。
什麼是HSA呢?就是High School Assessment高中學測,可是她才七年級啊!沒錯,她今年上的代數,居然是高中的數學!天啊,這個小一的時候,怎樣也搞不懂借貸的減法問題,老把數字當文字背的女兒,在我看來沒啥數學天份的女兒,居然已經學了一年的高中數學啦!
原來,去年六年級的時候,女兒因為小學的成績不錯,被分到的數學資優班上的其實是七年級的數學,加上期末通過前代數考試,等於是八年級數學,所以跳過八年級,今年上的是九年級的數學,也就是美國高一,算是我們的國三數學!﹙因為美國的小學只有五年,國中三年,高中四年。所以美國的高一,等於是我們的國三﹚。
可是不太像啊,因為看她的回家功課,了不起就是一些xy的問題,因式分解在台灣也是國一學的吧?還有象限座標、拋物線、機率…這些跟台灣的國一數學沒啥兩樣啊,所以說,原來美國高中的代數課,其實在台灣國一生就開始學了,難怪台灣來的小留學生數學都很棒!可是仔細想想,把學生按程度細分數學組別,讓害怕數學的孩子,學得輕鬆一點,也可以拿A,提起對數學的興趣,要是期末學測成績不錯,還能跳級;程度好的孩子呢?就給他們高一點的挑戰,不會讓他們覺得上課太簡單,很無聊,提前把高中數學上完以後,還有機會在高中時拿大學的學分,對孩子和家長都是一種激勵的目標。
所以,明年女兒數學會學什麼呢?
「如果今年的HSA考過了,明年就會上Geometry高中幾何。」
「如果沒過,要重上代數嗎?」
「老師說不可能沒過啦,因為老師也不想很多學生沒過要重教啊,那種學測都很簡單啦!」
喔?我真是忘不了從前當學生時有多會緊張啊!可是美國學生就一點也不怕考試耶!她們只恨回家功課太多,今年的數學作業是比較多啦,幾乎每天都有一頁大概十題,一放學就看女兒氣嘟嘟地埋怨。但是,即便如此,她也還是能閒閒每晚看小說,八點半準時上床睡覺啊,這種事對台灣小孩來說,真是天方夜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