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同教授最近有一篇發表在聯合報的文章,引起很大的討論,文章名稱是“天啊!小四考這個?可憐可憐孩子吧”(點進去看)。引發李教授寫這篇文章的原因,是下面幾個台灣小四生的國文考題,來看一下。
我一看題目完全傻眼!這麼難!台灣小四生的國文課怎麼這麼可怕?跟李教授一樣,我同樣覺得小學生的國文課不該考修辭學,啟發孩子看書寫作的興趣才重要,而不是把小小年紀的孩子考倒,讓他們對文字畏懼,完全失去創造和想像的動力。
不過,對這件事反應不同的大有人在。有人說,何必如此緊張?這只是國文課教學的一小部分,即使考零分,學期總成績頂多少百分之十,沒那麼嚴重啦!也有人說,這是給孩子作文時的理論根據,有如此的國學基礎,在寫作時,才會稍有邏輯概念;還有人說,其實題目沒想像中那麼難,靜下心來看吧,不過就是把一些簡單概念用修辭學的用語替換而已,像是把目的、條件、假設、因果的觀念,寫成目的複句、條件複句、假設複句、因果複句;排比就是對比;譬喻就是比喻;不要被嚇到了啦!
好吧,我從小就喜歡國文,而且自認底子不差,即使最後沒唸成中文系,怎麼可以如此輕易就被嚇到呢?於是,我很聽話地再看一次題目,逼自己作答…是好像沒那麼難,第一四五題分別是目的、假設和排比,可是二三兩題就很難說了,遞進和承接、譬喻和映襯、排比和轉折,甚至條件和引用,都很相像,解釋起來真是模凝兩可!如果我小時候的國文課是這樣,不知道現在的我,還會不會喜歡寫作?所謂扼殺興趣,非此莫屬!
正好我家也有一位小四生,不同的是,我家這名小四生在美國上學,她們的英文課教什麼呢?
很抱歉,我不太清楚。因為課本從來不用帶回家,從前姊姊在比較不鄉下的城市上小學時,有帶回家幾次,很厚很重,像電話簿一樣,而且還是硬皮的。聽說上課需要課本時就發下來,看完再收回去,平常課堂上會額外發影印講義,練習情境作答或是大綱、因果關係…這類的問題。如此看來,似乎還跟剛剛看到的修辭很像,不同的是,這只是教學和練習,不考試的。
搬家到這個鄉下小學以後,兩姊妹就從來沒帶過課本回家了。那麼,英文課沒作業嗎?有,一星期一次,默寫十個單字。妹妹今年小四,比姊姊當年多一項功課:每個月讀一本書,視規定作不同要求的書面報告和口頭報告,故事書自選,但是不得少於一百頁,當然就不能是圖文書囉!由於妹妹在資優班,所以還得額外跟資優老師共讀一本厚一點的書,幸運的是,這次就光看書,沒有半點功課。
天啊!我是不是該大喊:“美國小四生到底有學什麼啊?”
其實,老美很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全球學科考試上落後亞洲國家,所以近年非常強調小學教育,甚至幼兒教育。我記得大女兒二年級的時候,就開始學英文文法,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進去看一下舊作“法則滿天飛的二年級”。當時女兒常帶回家好多在學校的練習,像是分析文章、故事關聯的蜘蛛圖,許多答案對我來說都似是而非,我無從幫起,好在老師似乎也只是很無奈地依規定授課,對低分不刻意關注。驚險度過那年以後,這種文法課就消失了!等妹妹上二年級時,居然完全不用學那些規則。
那老美小孩都不用記誦課文嗎?不用,從來不用。只不過,今年小四出現了一項姊姊從前沒有過的比賽,叫做TGT,Team Game Tournament。每天選一位同學開始抽背講義裡的句子,必須一字不差背出來喔!背錯的話,由下一位同學接力,直到找出永遠不敗的同學。每次比賽都有計分,積分最高的可以參加全年級比賽。妹妹原本積分最高,可惜請病假四天以後,被同學超前,成了候補。
什麼講義呢?那張影印的講義是Geometry and Data Analysis,看起來像是什麼幾何和分析的東西,句子全部是幾何和分析圖形上,專有名詞的定義。總共二十五條,每天背三條,兩星期背完。剛開始的時候,我拿著講義問這位小四生:什麼是congruent﹙全等﹚?什麼是reflection﹙翻轉﹚?什麼是translation﹙平移﹚?什麼是median﹙中央值﹚?什麼是mean﹙平均值﹚?什麼是rhombus、trapezoid、parallelogram…
妹妹眨巴眨巴圓圓的大眼睛,開始背定義給我:“A flip is a reflection, a slide is a translation, and a turn is a rotation. We name an angle by three points in order with the vertex in the middle or sometimes by the vertex only.”…我聽得腦子裡打好幾個結,說,用畫的,或是用妳自己的話講給我聽。
「我不知道。」小四生毫不畏懼地解釋:「老師說,只要會背就好,我如果沒生病,就是全班第一名耶!」
好吧,專家不都說,不要打擊孩子的信心,有自信最重要嗎?
終於等到有一天,七年級的姊姊在寫數學功課,邊寫邊抱怨:
「我最討厭算mean了,老師都不准我們用計算機!還是mode和median最簡單。」
正埋頭看故事書的妹妹抬起頭:「我會算mean喔,我知道mean是什麼!」
天啊!我真是感動地要痛哭流涕了!我家的小四生終於開竅了!原來,學習根本不用急,趁孩子小時要他們多作記誦沒關係,有一天自然會突然懂了!
這些數學觀念,姊姊在四年級時也學,只不過,當時沒要他們背,只在課堂作練習;也沒發講義,寫錯了問我時,我根本不知道那個英文說的是什麼觀念?費心查字典後又很難記住,下次考試搞亂的機會極大。改成這樣的填鴨教學,似乎沒什麼不好。
同樣要美國小四生背的還有自然,也是姊姊從前沒有過的經驗。前面不是提到每星期有十個單字要背嗎?這十個單字裡,總有幾個是當時自然課正在教的觀念字,像什麼呢?像是hydroponics﹙水耕﹚:growing plants in water and nutrients、crustaceans﹙甲殼類﹚:animals with hard flexible shells, jointed legs and two pairs of antennae、carapace﹙甲殼﹚:main body shell of crustaceans、swimmerets﹙游水足﹚:leg-like structures under the tail…天啊!我也要大叫一聲:“小四生要拼這些字?還要背定義?可憐可憐他們吧!”
可是,美國老師一樣無奈,因為教育當局覺得小學生的成績太差了,需要緊急加強;家長也同樣無奈,因為真的覺得會輸過亞洲的孩子,所以沒人敢抱怨。
不過話說回來,這是數學和自然啊!利用小小孩優異的記性,把重要觀念灌輸進去,顯然是美國現在教育的方法。對於文學,用這種所謂先打框架,後蓋房子的方式,正確嗎?即使方式正確,從小四就開始教修辭觀念,是否太早了一點?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