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海外的人乍見家鄉貨,應該都會有如碰到家人般的驚喜吧?從早年時的荔枝、龍眼、芭樂…到近年的甘蔗、枇杷和金桔,就像對記憶點名似的,每每喚起年輕離鄉前的甜蜜滋味。
結婚前,我從沒做過菜,跟母親逛菜場的經驗全無,上過烹飪學校又有個大廚父親的母親,當然擅長烹調,為什麼會沒傳授幾手呢?記得一向順從的母親曾當我們的面跟父親堅持:
「這些女兒嫁人後就得做一輩子飯,現在讓她們再清閒個幾年吧!」於是,記憶中,我只會在母親下班前,用瓦斯爐煮飯,或是水煮茄子。婚後呢?當了半年主婦就出國了,其實,對市場裡的蔬果魚肉陌生的很,許多菜都叫不出名,後來在美國一住二十多年,連台灣包心菜該有的長相都不記得了!
「天啊,這哪是包心菜啊!粗硬又沒香味,這種才是台灣包心菜啦!」大姊指著名叫savoy cabbage的菜跟我說。
「這可以拿來代替茼蒿,當火鍋料。」那是watercress,又叫西洋菜。
長得跟青江菜一點都不像、吃起來也不同的bok choy,原來是巨大種的青江菜!
我喜歡逛東方超市,即使店裡沒有美國超市寬敞,現場幫忙清理魚肚、支解牛豬的腥味撲鼻,亞洲人特有的喧囂和速度引人側目,但是這種又愛又恨的感覺,還是讓我一次次央求老公開超過一小時車程,載我去那熟悉又陌生的人聲鼎沸之處,尋找我的過去。
好在這類超市通常都有小吃區,讓沒耐心採買的凱,得以帶本書窩在角落等我。
「看我買到什麼?」
紅龍果是第一個讓凱眼睛一亮的美麗水果,順便也讓我在婆家聚會場合炫耀個過癮。
然後是紅毛丹。
再來,這是釋迦嗎?
外表不像,沒有凸起,但相距不遠,英文名叫cherimoya,安全起見,我只買了一顆。回家查維基百科,果然是釋迦親戚,原產地在祕魯,中文名是番荔枝。因為不經撞、不利運輸,所以很少出口,能出口的都是小而青、尚未成熟的。
在室內擺了三天後,摸起來有點軟度,我輕輕切撥開來,真的是釋迦耶!老公和女兒都沒吃過,小女兒說記得電視美食頻道提過裡面的籽有毒。
餐後的探奇嚐鮮,煞是有趣!也許,有一天,我會碰見最愛的水果,人心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