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shoshay/1191075767.jpg&width=516&height=177)
南北戰爭主要的戰場在賓州、維吉尼亞和馬里蘭。住在這三個州的人想要不知道一點南北戰爭的歷史都很難,店家動不動就用戰役的名字當招牌,擺設也喜歡用砲管:大的放門口、小的放桌上;紀念公園內通常有幾座將領雕像,旁邊就是士兵的墳塚;有些在名戰場的住家,還可以在自家後院挖到子彈。
蓋茲堡戰役是北方戰勝南方的轉捩點,三天內死傷了五萬一千人,是最慘重的一役,剛好發生在美國國慶前三天:七月一日到三日,國慶當天,南方的李將軍敗退,同年十一月,林肯發表有名的蓋茲堡宣言,希望大家都還能記得當初建國的自由平等理念,不要讓戰士白白犧牲。演說非常得短,但是言詞優美感人,六零年代以前的美國小學生每個都要會背。
對沒經過戰役的人來說,到這個國家公園是個奇妙的體驗。公園佔地近六千英畝,光是開車逛都要開上半天,沿路上是各州為戰亡將士設計的紀念碑和可以上去的嘹望台,嘹望台上有數個圓形指盤,標示著跟附近古老農舍的方向和距離,經歷戰役的農舍還在,只是當年正年輕的士兵都已亡故。旁邊另有十七英畝的國家公墓,埋葬戰亡士兵:有的有墓碑,有的也許家境清貧,沒有墓碑,只有一塊刻著名字的石版地磚;還有的連名字都沒有,只是一方風化了的石塊躺在地上,遠遠望去,一排排的石碑石版連成長線…牽著這些有主沒主的魂魄。當時戰場上,最主要的還是步兵和騎兵,砲兵只佔一小部分,沒有空軍,打仗用的是最原始的刀和槍,像是屠殺一樣,許多年輕人就這樣死了,內戰經過的州,男丁去了超過一半!兩次世界大戰的戰場都不在美國,內戰對美國人來說,其實才是最真切的痛!常有來這裡觀光的人,走著走著,就走進內戰裡,可以精確地說出戰役細節,像是被鬼魂附身一樣。
遊客中心旁,有一座圓柱型的壁畫展覽廳,是法國當時有名的圓形風景畫家飛利浦Paul Dominique Philippoteaux,在1886年畫的大型、環繞整個大廳室內牆上的蓋茲堡戰役,也是世界上僅存的環形畫之一。1881年由一個芝加哥商人,聘用飛利浦畫蓋茲堡戰役,1882年,飛利浦雇用當地畫家做助理觀察地形,並親自訪問老兵、研讀史料和地圖,最後返回歐洲作畫。畫作在1886年完成後,歷經多年轉手閒置,最後在1942年由國家公園買下修復,並在1962年,專程為此畫蓋展覽廳至今,但仍因年久失修,帆布畫由長四百呎,高五十呎,縮小為長356呎,高26呎。
展覽中心先把燈光全部關掉,再依錄音解說逐次打光說明。整幅巨畫在燈光和音效下栩栩如生,看起來就像是古時的殺戮戰場,蓋茲堡一片平野,兩軍只用木樁紮成當時典型的X形柵欄作屏障,軍服一灰一藍,不仔細看根本分不出敵我!內戰有時其實比外患還可怕。畫家作完畫後,也許找不到可以簽名的地方,也許自己融入太深,就在右下角一棵大樹下畫上自己:穿著北方軍官的制服,持劍觀戰。法國人看美國人內戰,不知作何感想?